汪曾祺系列之《故乡的食物》读过《受戒》的小伙伴对汪曾祺先生一定不陌生,这个在琴棋书画上颇有造诣的文化巨匠,在“吃”上更是极深研几!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室友为了减肥,晚上不吃晚饭,我们几个就轮流在睡觉前给她读汪先生的文章,读得她“口水直流三千尺”,满大街地找夜宵!我们看看汪曾祺先生在《故乡的食物》里面都介绍了哪些诱人的佳品~故乡的食物首先,我们要隆重介绍《端午的咸鸭蛋》,汪曾祺先生是江苏高邮人,而高邮除了出秦少游,还出著名的咸鸭蛋!关于咸鸭蛋,还有一句著名的网络签名:来生要做一颗尊贵的咸鸭蛋,一生“咸”得要命,富得“流油”,这两句话可是把咸鸭蛋的特点都描述出来啦。汪先生笔下的咸鸭蛋: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一个“吱”字,仿佛我自己坐在桌子边,拿筷子戳鸭蛋一样,再佐以一碗浓稠的砂锅白粥,那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啊!高邮咸鸭蛋接着,咱们来看看《炒米和焦屑》,我的家乡紧挨着高邮,所以在吃食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小的时候,有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来上门做炒米糖,自己的米、自己的糖,师傅给你加工成一块块的炒米糖,吃着吃着,年就来了。而我对焦屑的记忆,还停留在五六岁的年纪,那个时候,太婆婆(奶奶的妈妈)来我家,总是给我带一袋子焦屑,我不爱吃这个东西,开水搅拌好,再加点蜂蜜,总是黏在嘴巴里面,烦人地很,太婆婆却说很香,总是叫我多吃点。汪先生说: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说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搜,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炒米焦屑最后来推荐一下北方的豆汁儿,按照汪老的说法“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由此可见,豆汁儿在北京吃食里面,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也不吆喝,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个准时候。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用小火熬着,豆汁儿摊上备有咸辣菜丝儿······”北京人吃早饭的场景跃然纸上!豆汁儿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事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对生活,同样的道理!汪曾祺先生
写给吃货舌尖上的汪曾祺
发布时间:2024/8/5 11:59:55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