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正式颁布。本次指南最大的更新是,重新定义高血压诊断标准:≥/80mmHg,取代以前/90mmHg的高血压标准。并且删除高血压前期(~/80~89mmHg)的概念。
这一定义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在/80mmHg就开始干预可以预防更多的高血压并发症。另外,他认为,诊断为高血压是“黄牌警告”,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药,而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危险。
指南的这一变化主要影响的是年轻人,估计小于45岁的男士诊断为高血压者将增加2倍,小于45岁的女士被诊断为高血压者将增加1倍。
指南建议,对于有冠心病和脑卒中,或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患者,平均血压≥/80mmHg时就应考虑应用降压药物。如果没有冠心病和脑卒中,而且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10%,启动用药的的门槛是≥/90mmHg。
一、高血压定义近二十年来首次更改在最新的这一版指南中,高血压定义为血压高于/80mmHg。之前的高血压标准(高于/90mmHg)已经使用了近20年,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在年共同确定的。
同时,高血压前期/80mmHg~/90mmHg的概念也被删除了,血压-/80mmHg被定义为血压升高。符合原先高血压定义“血压高于/90mmHg”的人群,在新指南中,已经属于2级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当血压超过/80mmHg时,罹患心血管病风险就已经加倍了。
二、高血压在家诊断更准确指南同时指出,高血压最好的测量和诊断地点是在家里,这样可以避免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有些患者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测得值高于正常,但是离开医疗环境血压是正常的。白大衣高血压的患病率大约在10%~30%,而且随年龄增加。它往往是由于紧张因素造成,但是目前没有明确的诊断方法。为了避免“白大衣高血压”所致误诊,医院、诊所等之外的环境下测量血压以诊断,如在家测量。
“白大衣效应”通常能使血压升高20/10mmHg。新指南更改了高血压定义,同时推荐在家测量,这前两项推荐是一致的。
三、高血压的终生风险可能是80%到%高血压是一个终生疾病,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发生。比如人群研究发现,即使45岁时没有高血压,到85岁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是80%以上。具体而言,黑人的终生风险最高,为93%,白人为86%~92%,华裔为84%。
由于之前研究中的高血压定义是/90mmHg,在新指南的定义下,医学界估计高血压的终生患病风险接近%。
四、高血压与十二种心血管疾病相关英国Farr健康信息学研究所完成了一项百万人群研究,涵盖年龄≥30岁并且无心血管病的万人,分别于他们30岁、60岁和90岁时进行随访评估。结果发现,高血压与下面12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而且,高血压发病年龄越轻,风险越高。
高血压相关的12种疾病
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塞无预兆冠心病死亡心力衰竭猝死
短暂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外周动脉疾病
主动脉瘤
五、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很有效请输入标题请输入标题新指南强调了非药物治疗(健康管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基础作用。
非药物治疗包括减重、健康饮食(比如DASH)、限盐、补钾、锻炼、限酒,这六项被证明足以有效降低血压,一级高血压完全可以通过健康管理得到控制,对于2级高血压的治疗,吃药也需要和健康管理结合。这六种高血压管理方法都被强有力的证据所证实(A级证据)。
药物治疗推荐初始治疗可选择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拮抗剂)或CCB(钙离子拮抗剂)。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指南无首选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2期或血压超过目标值20/10mmHg(即≥/90mmHg)者,首选2种一线药物(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1期可首选可使用单一降压药物治疗并逐渐调整剂量。
六、SPRINT研究证明,血压低更好年公布的高血压研究SPRINT,是促成指南更改高血压定义的最主要推动力。
SPRINT研究证明,比以往更积极地降压能让患者更大程度的获益。将血压降至/80mmHg之下,与标准降压方案(降至/90mmHg以下)相比,死亡风险降低了27%。即使在高风险人群,比如糖尿病、肾病和老年人(>75岁)群体,积极治疗的获益也是明显的。当然,降压目标的实现需要与完善的生理指标监测相平衡。
降压目标/90mmHg→/80mmHg
七、高血压是中国第一位死亡风险因素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高血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风险因素。高血压作为独立风险因素,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多于吸烟、饮酒、血脂等等。高血压也是肾病的第二位风险因素,仅次于糖尿病。
根据中国数据,年中国因高血压造成的死亡人数是万人,是中国人的第一位致死风险因素。
高血压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
总计万
脑中风97万
冠心病91万
心脏病24万
慢性肾病11万
其他6万
八、仅有1/12的患者有效控制血压同样在今年,柳叶刀《LANCET》发布了“中国高血压流行、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这项研究调查了PEACE项目的数据,包含了来自中国大陆31个省的约万成人(35-75岁)。
整体而言,在35岁以上的中国成年人中,有近一半的人患有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如果按照中国人口估算,中国有近5亿成人高血压患者。但是好像感觉没有这么多的高血压患者,那是因为高血压的知晓率非常低,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管理也存在很大问题,只有十二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有效控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