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高血压可能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血压管理的关键因素,一定要重视!
晨间血压水平,心血管事件风险新信号
图1:研究题图
缺血性卒中和冠脉事件常于晨间发生,相应的,血压也通常在早晨达到高峰。这种平行现象提示,晨间高血压可能对心血管事件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表明,晨间血压升高与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1],且这一结论得到了绝大多数后续研究的证实。
基于此,年公布的《晨间高血压的管理:亚洲专家组的共识声明》(以下简称共识)[2]将“晨间”这一概念定义为6:00~10:00。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横跨多个时区,相应的,中国东部的“晨间”应提前1小时,而西部则应延后1~2小时。在此基础上,晨间高血压被定义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BPM)的晨间血压≥/85mmHg。
图2:晨间高血压评估标准
《共识》特别强调,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评估晨间血压,且如果晨间诊室血压≥/90mmHg,则应优选ABPM、次选HBPM进一步确定和诊断晨间高血压。此外,《日本高血压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曾将隐匿性晨间高血压定义为晨间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升高(≥/85mmHg)而诊室血压正常(/90mmHg)。
生活与用药,影响晨间血压的因素
目前,晨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认为其重要病因可能包括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和饮食中盐的摄入。同时,抗高血压药物使用不当也有可能是晨间高血压不受控制的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使用短效或中效药物、剂量不足以及联合用药使用不当等。
失控的隐匿性晨间高血压
在未经治疗的人群中,隐匿性晨间高血压患病率和风险的数据尚不完备,但隐匿性晨间高血压患者事实上并不罕见。Hisayama研究(n=)得出的结论表明,隐匿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1.9%[3],而在Ohasama研究中(n=),这一数字为7%[4]。
无法控制的晨间高血压十分常见,而无论患者的诊室血压水平如何,晨间高血压均会显著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J-HOP研究显示,与晨间HBPM已控制者(mmHg,n=)相比,血压未控制者(≥mmHg,n=)的卒中风险显著升高(HR2.45~6.52)[5]。
24h控压才是硬道理
虽然ABPM指南等均强调了晨间血压或晨间高血压的重要性,但都没有针对晨间高血压的治疗制定策略。
欧洲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监测指南()的血压控制策略指出[6],长效药物、全剂量或最大剂量、联合用药策略,可以改善晨间血压控制不佳的现状。与短效或中效药物相比,长效降压药物在24小时的血压控制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而日本高血压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建议[7],无论在单药、双药还是多药联合治疗方面,也做出了最大剂量或全剂量的推荐。
当选择短效或中效降压药物时,多次、分次给药,或在特定时间给药的方式,可能会增加其在特定时间的作用,或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然而,当使用高剂量或全剂量和长效降压药物的适当组合时,分次给药或定时给药的策略的有效性,目前尚无定论。
在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中[8],奥美沙坦等药物的生物半衰期较长,降压作用的持续时间也较长,能够满足长期安全使用的需求,可能更有力地把握患者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更佳方案。
专家点评
医院颜素娟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北京中科医院假治白癜风长春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