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主要指动脉)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心脏收缩时射出血液,血压会上升,血压上升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BP),心脏舒张,血压下降,血压下降的最低值为舒张压(DBP)。
根据我国最新指南标准,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使用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其中3级高血压为重度高血压。高血压定义是根据诊所血压而来的。
2、高血压有哪些常见症状、有什么危害?
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并无症状,但部分高血压病人也会出现如头晕、头痛、耳鸣、乏力、颈强、视物模糊等表现,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可见于血压正常者,并且症状和血压水平之间并无相关性。
在我国,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心衰的主要病因。从全球来看,血压从/75mm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上升,心脑血管发病率明显增加,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翻倍。包括中国在内的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高血压还是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其他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常见原因。
3、高血压何时需要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防治不能以有无症状而定,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不仅和患者血压水平相关,也和预期心血管发病风险相关。一般说来,3级高血压需要立即进行降压药物治疗,2级高血压可以短期观察数周,如不能达标则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可以观察3月左右,如不能达标则开始药物治疗。有时即使血压水平轻度升高,但是其并存的危险因素多或已经有靶器官损害,那么这种情况依然需要降压药物治疗。很多预期危险程度不高的轻度高血压可以首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部分人血压可以恢复正常而免于药物治疗。但是绝大多数中度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很难单独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把血压长期控制到正常范围,因此药物治疗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
4、高血压在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详细情况见以下链接:A、血压高了,我该怎么吃?B、怎样通过运动预防心血管疾病?
5、为什么我的血压经常波动?
血压波动既可能是疾病导致,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血压不仅在一年四季经常变化,而且在一天之内也经常波动。一般而言,血压在寒冷时高,气温高时低,早晨高,夜间低。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如情绪、运动、睡眠等都可以影响我们的血压值,所以在不同时刻测得的血压值是不相同的;另外,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测得的血压值也不一样。
大部分人的血压在一天内是勺型波动曲线,即24小时内血压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从清晨起,收缩压迅速升高20~50mmHg,舒张压升高10~15mmHg,在6~10时出现第一个高峰,16~18时出现第二个2个高峰,而从18时起则开始缓慢降低,于凌晨2~3时降至最低,血压由日间的峰值降低10%~20%,形成一条勺型曲线。
注意:应该根据不同日至少三次血压测值的均值来确定血压水平。
6、诊所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动态血压为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价值?
不同的血压测量方法,测得的血压值不完全相同,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上有不同的价值,我们最常用三种高血压的监测方法:诊所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动态血压。这三种血压测量方法,价值最大和患者预后关系最密切的是动态血压,其次是家庭自测血压,预后价值最差的是诊所血压。
(1)诊所血压:仍是我们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但是诊所血压偶然性较大,故需要多次重复测量确定血压水平。
(2)自测血压:可以为医生治疗提供参考,推荐上臂袖带式电子血压计,一般来说,家中自测血压较诊所血压平均偏低5mmHg左右,家中自测血压/85mmHg相当于诊所血压的/90mmHg。
(3)动态血压:利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监测24小时血压变化规律,可以避免白大衣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可用于诊断高血压,监测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在发现夜间高血压方面有特殊用处。
目前动态血压的国内正常值参考标准:
24小时平均值/80mmHg
白天/85mmHg,
夜间/70mmHg
夜间血压值比白天低10%-20%
7、测量血压可以选用电子血压计吗?
1)臂式电子血压计:家庭自测血压推荐使用臂式的电子血压计,而不是腕式的电子血压计,如果自测血压超过/85mmHg,就要考虑可能有高血压病;
2)水银汞柱血压计:医院诊所使用最广泛的血压计,但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很少使用。
3)动态血压:也是电子式血压计的一种,可以监测24小时血压变化规律,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用于指导降压药物治疗。
以上三种血压测量方法互相补充,其诊断高血压的具体标准也不一样,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用。
8、血压测量中要注意什么呢?
1)测量前要至少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2)取坐位,坐靠背椅,此点易被忽略。据研究,没有背椅测量血压可能因腹压升高而较背靠座椅血压升高5-10mmHg。
3)测右上臂,肘部与心脏同一水平,首诊时测双臂血压,以后测量血压较高一侧的血压,也通常是右上臂。
4)使用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或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气囊包裹80%上臂。
5)测量时快速充气,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mmHg,以恒定速率缓慢放气(2-6mmHg/秒)
6)收缩压读数取柯式音第Ⅰ时相(缓慢放气后听到的第一音),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
7)血压单位用毫米汞柱(mmHg)
8)间隔1-2分钟重复,一般取2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两次血压差别过大,应该重复多次测量。
9、为什么很多高血压患者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多机制疾病,目前为止,现代医学仍然很难确定某一个具体的高血压病人其发病的确切原因,因此需要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的降压药物。另外,小剂量联合用药和单一大剂量用药比较降压作用更强,副作用更低,病人的耐受性更好,长期预后更佳。因此,目前对2级以上的高血压多主张2种及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降压治疗。
10、怎样看待心血管药物的副反应?
毋庸置疑,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由于很多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所以更加担心心血管药物产生不良的后果,导致服药很不到位,患者的依从性差。从原则上讲,药物治疗有一个利弊均衡原则,如果预期药物治疗的利大于弊就应该坚持用药,我们前面已经提到高血压可以造成严重危害,而目前常用降压药物的副反应很低,完全在可控制范围,即使出现了某些副反应也有办法纠正,因此担心药物的副反应而放弃药物治疗是很不明智的。
11、怎样看待中药及复方制剂?
长期以来,由于中药受到成分难以定量,中医治疗仍旧停留在经验医学而非询证医学的基础上,可重复性差,说到中药的副作用往往避重就轻,在国外大量西药进入我国市场,介入治疗、外科治疗日益普及的今天,祖国传统中医药在心血管领域遇到了很多困境。但是近年来,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祖国中医药领域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通心络保护血管内皮研究,复方丹参滴丸也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获准在美国上市。但是老年病人在服用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等复方制剂时一定要非常慎重,患有胃炎、溃疡病、高血脂、痛风、精神抑郁的患者不宜服用复方降压片。中医中药降压治疗也有讲究,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2、降压药物何时服用比较合理?
人的血压在24小时的波动有一定规律性。通常上午6-10时,下午16-20时血压处于最高(峰值),而午夜睡眠血压最低,夜间的平均血压较白天低10-20%。因此,降压药的口服时间应该安排在血压峰值来临前1-2小时为宜。当然由于个体差异,可以通过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检测来掌握自己血压规律,方法是,每天上午8时左右,下午16时自己测血压,连续测几天,就能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以便调整服药时间。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时间是不同的,长效制剂每日服用一次,降压效应可持续24小时左右,一般安排在早晨起床时立即服用;而短效制剂持续时间短,每日需服用3次,服药后6至8小时疗效即消失,可以放在血压高峰前1小时服用;中效制剂作用时间约12小时,每日需服用2次,一般在晨起时和血压晚高峰来临前给药。
13、降压治疗的目标一般患者血压应控制到/90mmHg以下,老年患者血压一般/90mmHg,如可耐受可降至/90mmHg以下;对于老老年(80岁以上)降压到/90mmHg,对于血压进一步降低老老年能否获益目前并不清楚。
14、常用降压药物有哪些?
目前国内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包括五大类:1、利尿剂;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制剂(ACEI);4、钙通道阻滞剂;5、B受体拮抗剂;
15、高血压怎样选用哪些药物合适呢?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根据血压水平、有无并发症及合并症来选用合适的药物,对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选用上面任何一种药物均是合理的。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高血压,或者难治性高血压,要到高血压专科诊治。
16、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立刻就恢复正常了吗?
降压治疗主张缓慢平稳降压,过度过快降压会导致身体器官灌注不足,可导致不良后果,临床使用的长效降压药物起效均比较缓慢,一般需要2-4周才有稳定的降压效果,所以只要不是高血压急症,完全不必着急。
17、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了?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大多数中重度高血压需要终生药物治疗。而部分轻度高血压可能通过控制体重、限盐、戒酒等非药物方式恢复正常。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