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好问题。
问题好就好在直指关于高血压众多误区中流传最为广泛,危害也最大的两个:
高血压都是有症状的,我一点感觉没有,不可能会患上高血压;
血压高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没有头痛头晕的症状就不会产生健康危害,没什么要紧的。
事实上:
大多数患高血压病的人完全没有症状大多数患高血压病的人完全没有症状。
这一点,世界卫生组织于年发布的高血压全球简报中以黑体字形式作了特别强调:
WHO的报告进一步解释说:
关于高血压,一种常见的误解是,认为高血压患者总是会出现症状,但现实是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根本没有症状。
至于高血压可能出现的症状,WHO的报告指出:
有时,高血压会引起头痛、呼吸急促、头晕、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症状。
如果忽视这些症状可能是危险的。但是,绝对不能依赖这些症状来来表明存在高血压。
高血压是“沉默的杀手”,没有症状不代表高血压不造成健康危害WHO的这份报告的副标题是:
“沉默的杀手,全球公共健康危机”。
直指高血压最大的危险在于,尽管没有任何症状,高血压却一直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悄无声息。
我们知道,高血压的主要危害的对象,即医学上所谓的“靶器官”包括心脏、血管、脑和肾脏,是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终末期肾病(即肾衰竭)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这些危害是长期的,无声无息的,直到靶器官出现了损害症状,比如冠心病发作,比如肾功能不全,疾病也就已经进展到“晚期”,现有,即使是将来的医学手段都已经无力回天。
因此,要想尽可能的预防高血压的这些损害,首先需要认识到:
多高的血压就会产生靶器官危害?医学界对于高血压危害的认识走过非常曲折的道路,直到上世纪50年代之前,医学界主流的观点还认为,高血压是人体一种良性代偿,不需要任何外来干预,降低血压反而会带来健康危害。
直到年,美国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才在全球首次明确指出,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人群冠心病发生率升高近3倍;并给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血压标准:≥/95mmHg。
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高血压的健康危害。
其中,有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为人们的认识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
年,包括35万人参加的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证实,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冠心病死亡率和终末期肾病具有连续和分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收缩压mmHg(并不意味着低于就不会产生危害,而是研究没有包含以下血压的影响)。
这也是一般将正常血压标准设定在/80mmHg的主要证据基础。
年综合61项研究,包含万成年人数据的荟萃分析发现,血压下降对心血管病的保护作用一直延续到/75mmHg。
而这也是有人把/75mmHg设定为“理想血压”界值的基础。
甚至有的研究认为,血压降低对心血管病的保护作用一直延续到/65mmHg.
总之,产生健康危害的血压界值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对于健康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血压尽可能低一点,高血压相关的健康危害可能就会来的晚一点,后果就会轻一点。
提高全民高血压意识,人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血压读数绝大多数高血压没有症状,即使“正常范围”的血压都有可能造成静默的健康危害。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早期发现高血压和危险的“升高了的正常血压”?
既然不能依赖症状提示,那么,途径就只有一条,那么就是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读数。
这种意识需要普及到所有人,让所有成年人都必须知道自己的血压值。
这种“知道”甚至也包括儿童。
因为,一定比例的儿童中也存在高血压,这种高血压同样会产生健康危害。
而事实上,人群中普遍缺乏高血压意识,即使是科普工作做的相当普及,医疗资源相当丰富的发达国家一样存在这个问题。
比如,加拿大的一项在公共场所随机进行的血压测量研究发现,高血压检出率高达50%;其中,有2%的人血压水平达到需要紧急处置的重度高血压(>/mmHg)水平。
更重要的是,所有被检出的这些高血压者中,大多数都不知道自己处在高血压状态。
即便那些测量过血压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也大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患上高血压,或者不认为高血压会给自己健康带来危害,更不愿意吃药来控制血压。
出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普遍对高血压存在误解,其中很多错误认识来自于不靠谱的所谓“科普”。
Innorld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