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中血压怎样变化?
血压有明显的昼夜波动。它与人的生理活动有关。例如一个人早晨6时起床,晚上10时睡觉。起床后血压快速上升,在起床后的2~3小时中,大约上午6~9时,血压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到傍晚血压又逐渐升高,大约下午4~7时,是血压的第二个高峰,较早晨的第一个高峰低。睡觉后血压逐渐下降,在半夜大约1~3时最低。在一天24小时中的血压曲线,表现为两个高峰,一个低谷,类似长柄勺。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波动曲线,也与此相类似。但整体水平较高,波动幅度也较大。白天工作时血压在比较高的水平,夜里睡觉的时候血压最低。如果夜里睡眠不好,就会影响睡眠阶段的血压水平。白天如果有激烈的情绪波动,就会影响白天的血压水平。有的人长期夜班,夜里工作,白天睡觉,正好与一般人相反。那么他的一天24小时的血压波动曲线,也正好与一般人相反。有少数人的24小时的血压波动曲线与大多数人可能会不一样。必须注意。
一年四季血压怎样变化?
血压有一个特点,就是随着气候的冷热变化,会影响血压。根据调查,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以黄河为界,划分为南方与北方。北方地区患病率较高,南方地区则较低。北方寒冷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温热地区。日本的国土呈南北狭长分布,北部地区气候较南部地区寒冷。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是北高南低。有人调查了航海人员,从寒冷的南北极航行到炎热的赤道,血压逐渐降低。从炎热的赤道返航到寒冷的南北极,血压又逐渐升高。新参加航海的人员,这种变化明显大于老航海人员。所以一个人的血压要受天气冷热的变化而变动。高血压病人则变动更大。
像上海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在“五一”以后,天气逐渐转暖,血压有逐渐下降趋势。在7,8月份的高温季节,气温达35℃以上,血压更加明显下降。如果原来血压水平只轻度升高,此时血压可能会降至正常范围。到“十一”国庆节以后,天气逐渐转冷,血压逐渐升高,11月以后,随着寒流侵袭,气温明显下降,血压上升就更加明显。在12月,1月以及2月期间,尤其是1月份,是上海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血压水平最高。这个过程要持续一段时间。到“五一”以后,天气转暖,又开始第二个周期。
笔者在20世纪60年代,曾对2个工厂,大约有几千人的血压进行观察,分别在1月和7月进行血压测量。发现7月份工人的血压明显低于1月份的血压。高血压病人的差别更加明显。季节变化引起的血压变动,应有足够的认识,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高血压病人看专家门诊的目的是什么?
高血压病人很多,大医院看病,而且大部分病人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需要到3级医院看病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病人。而需要去看专家门诊的当然更少。一般专家门诊,特别是特需或特约专家门诊,挂号费比较贵,病人不可能经常去看。只有病情比较重或者病情比较复杂,医院或一般门诊不能解决问题时,才去看的。所以病人去看专家门诊时,一定要明确去看病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一般讲,高血压病人去看专家门诊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怀疑有继发性高血压可能,需要明确诊断。第二是原发性高血压,已经应用了不少降压药,但是血压仍很高,需要调整治疗用药方案,使高血压得到控制。当然可能会有其他目的。例如已经有了高血压,是否能够怀孕,怀孕期间是否可以服用降压药,哪些降压药可以服用?哪些降压药不能服用等。总之去看专家门诊时,一定要明确目的。
中风发生前有先兆症状吗?
中风是有先兆症状的,例如口角流口水,说话困难,口齿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手持物品突然跌落,或突然跌倒,或一侧肢体感觉减退、麻木,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等,其实这已经是中风来临的症状。笔者做医生时看到的病人,都是已经患了中风来急症的病人,这时病人发生中风已有了一段时间。医生没有看到中风病人中风前的先兆症状。
中风能够预报吗?
我说中风能够“预报”,但是又不能“预报”。这话怎么说呢?
高血压病人年龄越大,血压越高,高血压病程越长,又吸烟,又饮酒,体重超重,或已达肥胖标准,有血脂异常,又有糖尿病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程度评级,就是很高危。说明他非常可能会发生脑中风。
那么为什么又不能预报呢?因为预报不单是说他很可能会脑中风,还要预报什么时候发生中风,这是无法预报的。
正像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引用调查统计的资料,很高危的病人,10年内发生并发症的机会是30%以上,时间跨度有10年。即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是10个高血压病人中有3人以上。也不是10个人中所有的人,10年内都要发生并发症。而且这10个人中,哪3个人是要发生并发症的,哪7个人不会发生并发症,什么时候发生,也没有办法确定,这样能算是预报吗?
所以我的结论是中风现在还不能预报。记得许多年以前,医院把高血压发生中风的危险因素输入电脑,然后得出是否容易发生中风的概率。这设计上与我们现在的危险程度评定相似。现在的防治指南没有称之为预报,而是说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当时邀请我们去鉴定成果,题目是中风预报。最后我们的鉴定结论是,中风危险因素的电脑分析,说明中风预报在目前还是不可能的。
以上内容,经作者授权,方子选自《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高血压》(王宪衍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由“杏林墨香(xinglimoxiang)”订阅号独家发布。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中医典方白癜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