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韦杏伶年时在丹麦奥胡斯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了两年的硕士学习,至今在丹麦已经生活工作了6年。彼时来到异乡留学的她在结交朋友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呢?众多好友中哪些是最令她难忘的?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她的独家丹麦留学故事~
“好难理解丹麦人的幽默”、“在丹麦好难交到朋友”、“丹麦是世界上国际生最难交到朋友的国家之一”......如果你正在来丹麦留学的路上,千万别被这样的印象和新闻吓到。丹麦既然能留学,就一定能交到朋友!
年我选择留学的时候目标是欧洲,但并没有具体到哪个国家,后来丹麦选择了我。就这样,我来到了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Aarhus)的奥胡斯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两年的硕士学习。
在丹麦留学的朋友想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就是几乎所有大学在迎接新生时都会有一周的Introweek。在这一周里面,国际部的老师或者你的mentor们以及未来的教授们都会露面,向你介绍丹麦这个国家、丹麦文化、丹麦学习生活以及你所在项目的主要重点特色等等,锦上添花的是这一周内会有许多大型的livemusicparty、当地或者学校景点观光等。
笔者曾经的宿舍B?rglumKollegiet
这其实就是留学生涯的开始,在留学之前我有过小小的担心,会不会太孤独,但现在回首看,当时的留学生活非常之丰富多彩。在我的Introweek第一个讲座上,有个老师在介绍丹麦文化时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都忘不了,他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奇怪的民族”。怎么会有人形容自己奇怪?没想到这充满了自嘲风的丹麦文化后来一路贯彻我的留学生涯。
当时还有一点也记得很清楚,那就是丹麦人之间非常平等,从称呼这件小事上看就很明显能看出来,比如学生不用称呼教授“某某教授”,直呼其名即可,有时候甚至不需要Dear开头,用Hi即可。我记住这个讲座的第三点是一定要主动交朋友,千万不要丢失了自己的“identity”,换句话说不要被人忘记。这位老师奇怪的丹麦文化自我介绍后来在我的生活里都一一应验了。
奥胡斯大学校园湖
可能我本身性格就比较外向,加上对丹麦社会以及文化的好奇心,所以也很主动和国际生以及丹麦学生交流,结论就是并没有感到多么难交朋友。丹麦99%的人都会说英语,所以交流不是个障碍,但如果你还会说丹麦语,确实能够融入很多。丹麦这几年政策变化多次,原来免费学习丹麦语后来变成交费,今年夏天开始又恢复了免费丹麦语学习。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有幸获得免费学习丹麦语的机会,现在基本可以用丹麦语工作和交流。
而更让我开心的是,从introweek至今,这些年在丹麦生活交到的好朋友遍布世界各地,每个人都非常独特。在年留学的第二个学期,我记下了一篇日记,是关于我和我当时的丹麦舍友们的一些日常片段,现在回忆起来仍存有喜悦和温度。而日记中提到的人物现在都还是我很重要的朋友,他们也都已经毕业,J在伦敦金融行业上班,S是医生,Angel在香港当项目经理,而我自己也已从奥胡斯搬来首都哥本哈根工作。
写于年4月4日的日记:
我和我的丹麦舍友们
这是我在丹麦的第一个春天,经历了一个寒冷的冬季,搬过一次家,有些朋友是去年认识的,有些是在这个春天才认识的。
我的新邻居S和J是我这个春天聊过最多的人,他们总是对我微笑,愿意和我聊天,教我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比如大家一起吃完饭后要通过游戏的方式一起洗碗,而S总是第一个告诉我这些习惯的人,比如每两个人共享一个冰箱,其他舍友之间都说丹麦语的时候,如果是在玩游戏,她会问我知不知道游戏规则,然后用英语给我解释一遍。而J因为在天津呆过几个月,也去过香港和上海,知道一些中文,他很喜欢和我说中文,每当我们俩用中文对话的时候,S会认真地听,然后可爱地微笑着。要是厨房只有三四个人,J会将就我用英语和其他舍友聊天,还会经常问我知不知道这个,知不知道那个。真难以想象,7月份他去新加坡交换之后我在厨房是不是还会这么受照顾。
有一天,S和J跟我在聊旅行。J经常出游,S说丹麦人喜欢旅行,几乎每年夏天都会出去。我数了数,J一共去过17个国家,包括他小时候在格陵兰上幼儿园的经历,他说他只记得当时幼儿园的老师拒绝说丹麦语,他走过去请教老师一个问题,老师用格陵兰语回答他,他什么也没听懂。格陵兰属于丹麦王国的一部分,学校都要求说丹麦语,但有些人拒绝说丹麦语。“他们讨厌我们,就像我们讨厌瑞典人一样。”J说。
“你会骑马吗?”S突然问我。
“会啊。”我说。
“你应该去冰岛骑马,真的太赞了。夏天去比较好,我记得我当时去的时候是四月份,冰岛在下雪,然后丹麦到处春光明媚。”
“你去过法国吗?”J接着问我。
“没有,目前欧洲我只去过德国,荷兰,当然还有丹麦。不过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我将来肯定会去的。”我笑着说。
“法国值得一去,去看看埃菲尔铁塔,他们什么都有。”J继续说。
“噢,你一定要去英国。”S说。
“好像每个人都这么说。”
“是真的很棒,我不是很热衷伦敦这些大都市,但英国的乡村真心不错,相比大都市我更喜欢乡村,我喜欢走在乡间,和当地的人聊聊天,听他们说他们的故事,感觉好好。”她说的时候眼睛里放着光彩,看得出她多么喜欢田园。
“你去过哥本哈根没有?”轮到J问我了。
“转机的时候经过,算么?”然后我把我第一天来丹麦的经历说了一遍,重点是我是八月份的深夜到的哥本哈根,然后当晚直接搭火车来奥胡斯了,所以对哥哈完全没深入交流。他两人就开始把哥哈值得看的景点给我数一遍,美人鱼要看,螺旋塔要看……S还告诉我,RoundTower的设计师在完成设计那天一转身发现没有回头路了,然后他直接从塔尖跳楼自杀了,我当时就愣了,但她说也不知道真假,只知道有这么个故事。J说关于这个塔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说是丹麦国王坐着马车观塔,然后发现到塔顶的时候马车根本没办法转身。
“我下周要去Odense。”我说。
“噢,那是S老家啊,她家在Fyn,就在Odense市中心旁边。”J说。
“是嘛?我下周一周都会在Odense呢。”S说。
“给我建议下哪里比较好玩?”我问他俩。
“H.C.Andersen安徒生纪念馆,动物园,步行街,就这些了吧。”S说。
“Ok,不过我们还没决定什么时候去呢。”我说。
“你是跟朋友一起?”
“对啊。”
笔者曾经的宿舍B?rglumKollegiet
我们聊的那一天正好是复活节前一周,我知道S下一周会回家过节,而家就在附近的J说家离得近你就得有义务常常回家,然后我跟S都感叹他把回家叫义务,我们叫机会。
可见也不是全部丹麦年轻人都和父母分居,至少在我看来,S是一个恋家又喜欢乡村的人。我在地图上看到过Fyn是Odense西南部的一个小镇,丹麦本来就很小,奥胡斯是第二大城市,而安徒生的故乡Odense就在奥胡斯和哥哈之间,应该比奥胡斯还小。S说她对奥胡斯比对Odense更熟悉,这让我想起我对广州比对南宁更熟悉一样,不过完全不能比对,因为就像我告诉他们的,我来自一个小地方,但我的家乡广西省的地理面积和整个丹麦的面积一样大。我上本科和工作的城市广州全部人口加起来差不多是全部丹麦人口的三倍。然后他们就乐呵呵地笑着说,“对啊对啊,你是小地方来的,奥胡斯是丹麦的第二大城市呢。”还故意强调“小”和“大”两个字。
“噢,你的丹麦语学得怎么样了?”S又突然问我。
“还在学呢,还是很基础的吧。”我回答说。
“我们平时在厨房聊天你能听懂么?”
“听不懂!”我哈哈大笑。
“真的真的,如果你听懂一些,我们以后应该都用丹麦语跟你交流,这样对学语言很有帮助的。”S严肃地说。
我只好应答,“好啊好啊,你们随便说。”然后就跟J说,“好,从这一秒开始我就要跟你们说丹麦语。”接着竖起耳朵听对面两位姑娘的对话。
“妈呀,这么快!”我一个字都听不懂!!
“哈哈,快吧?!这感觉跟我们平时听你跟Angel聊天是一样一样的。”J得意地说。
然后我解释说,“你别听Angel的,她那语速完全不是正常人的语速,听我说就可以了。”
Angel是马来西亚的舍友,这里除了我跟她,全剩丹麦人了。这姑娘语速真心不是一般快,我有时愣是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她会马来语、英语、中文、粤语和客家话,经常英语粤语轮着来。
奥胡斯大学曾经被Lonelyplanet评为世界上最美的大学之一其他新舍友也都对我很好,明天是复活节,耶稣的重生日,也是我们的清明节。不知是什么样的巧合,我们广西的三月三也有彩蛋,和复活节的彩蛋一样一样的。我呆在奥胡斯的Risskov区做我的项目,下周需要交。如果按照计划走,一切都会走得很快,实习或者上暑期课,哥哈或者Aarhus,都可以,我只是想住在这里的时间长一些,和舍友聊得多一些。
作为人文学院的学生,我很热衷于和人交流。人文,人文,人与人的接触与交流,人对自我与他物身份的认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人们身上带着的,或是与生俱来,或是成长环境留下的烙印都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大部分重大抉择,也影响了每个他们到过的地方。这种痕迹或许是从罗马尼亚带到丹麦的板栗果酱,或许是丹麦维京祖先在伦敦留下的传说。它们是真实的,顽固的,抹不掉的民族文化。当这种文化影响到另一个人,比如我,再次听到罗马尼亚口音英语的时候,必定会想起年在丹麦的第一个夏天跟冬天。
丹麦科技创业中心是丹麦驻上海总领事馆下外交机构,隶属于丹麦外交部和丹麦高等教育及科学部。中心旨在帮助丹麦企业对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与初创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企业、公共机构及私营企业建立联系。我们也向丹麦科研工作者和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见解,并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及合作项目。
ID:icdkshanghai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