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炒米 > 炒米吃法 > 湘乡烘糕,是湘潭人念念不忘的味道花弄

湘乡烘糕,是湘潭人念念不忘的味道花弄

发布时间:2023-2-6 23:30:07   点击数:
网站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在湖南湘潭,烘糕可以说是湘乡人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食物,很多老一辈的人,小时候甚至还是吃着烘糕磨成的米糊长大的,昔日湘军也是带着它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一块块小小的烘糕里面记录着我们湘乡太多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大米在中国作为主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各地人民充满情趣的智慧,用它创造了别具风味的糕点,这是关于时间和味道的故事。家乡把这种用大米和白糖简单融合的糕点叫烘糕,它是无数湘乡人童年的记忆。湘乡烘糕,是湘潭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湘乡烘糕

一片烘糕入口,看似成型的方形糕点瞬间化作无数甜甜的粉末,儿时的记忆伴随着味蕾涌然而至。昔日的烘糕是一种最佳零食,还不是想吃就能吃上的咧。“养肥小崽,烘糕一篓”,俗语更是证明了烘糕是老少皆宜的食品,亦是营养和口感兼备的佳味。时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烘糕仍然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东西,一般是亲友间的赠品。

湘乡烘糕起源何时?尚无准确的史实记载。传说早在宋、元期间,民间就有人做“烘糕”一说。起因与湘乡的地理环境有关:湘乡地处湖南中部,四季分明,人们以大米为主食。寒暑交替时,人们最易出现腹胀、腹泻等疾病。古代,由于脱医少药,特别是婴儿腹泻腹胀难以治愈,有人偶然中发现,炒米对腹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炒米不能喂食婴儿,于是有人就将炒米磨碎成粉,做成炒米糊喂食,果然有效。婴儿生病时间一长,天天要炒米做糊,特别外出时,炒米做糊很不方便。古人不乏发明者,不知在何时,又有人发现,烘焙的大米粑粑,烧焦部分用水搅拌,就是炒米糊。于是又有人将大米粑粑切成片状,置于木炭火上烘烤,烘烤出的大米粑粑片,不但可替代炒米糊,而且口感更好,还可作干粮携带,有人给这烘烤的大米粑粑片取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叫做“烘糕”。

湘乡烘糕

清雍正元年(公元年),迁入湘乡的江西人聂福元父子,在县城镇湘楼开办天元斋馆,精明的父子商人,瞄准了湘乡民间烘糕的商机。父子两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经多年研制,采用湘乡稻米为原料,掺入绵白糖,经过泡米、磨粉、拌糖、混合、装盒、蒸糕、开片、切片、摆片、入炉烘烤、收糕等10多道工序,生产出一种新的烘糕,取名“湘乡烘糕”。湘乡烘糕作为湖南四大名糕之一,不仅营养美味,还有它独特文化传承。瓦形,谷黄色,片状,食之有稻米的纯香,也有甘蔗之清甜。湘乡烘糕作为婴幼儿的代乳品,文人骚客的休闲食品,一直流传至今。

湖南湘乡特产张师傅烘糕无蔗糖添加零食户外饼干糕点儿时怀旧零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东查看已下架湘乡烘糕

如今,湘乡烘糕在保持烘糕原色、香、味基础上,科学配方,不断更新加工工艺,研发出了原味烘糕、花生味烘糕、芝麻味烘糕。从曾经的糕点传奇到如今的街头特色,湘乡烘糕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无论你身处何方,这份来自家乡的味道一直没变。湘乡烘糕,我们吃的不是烘糕,而是一种情怀!从湘乡烘糕出现至今,它的香味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儿时味道。小伙伴们,你吃过湘乡烘糕吗?

延伸·推荐

安徽巢湖特色小吃“一品玉带糕”,你吃过吗?

安徽汤池的百花菜,你吃过吗?

含山封扁鱼,是含山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无为春节美食“送灶粑粑”,清香可口,你吃过吗?

安徽巢湖桂花酥糖,香甜爽口,甜而不腻,你吃过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gpaisafe.com/jbyf/1242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