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的四大误区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经医生确诊后,很多病人都会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采取自我药疗,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有些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1.凭感觉用药
许多高血压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平时感觉舒适的时候就减量服用或不服降压药物。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稳定,还会使病情恶化,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患。
2.间断用药
有些病人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所好转,血压降至正常,就自认为已经“治愈”,便自行停药,结果没过多久血压再次升高。如此这般,造成血压反复波动,对人体危害很大,不仅加重病情,还容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甚至引起“高血压危象”等急症。
3.模仿用药
个体化用药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原则之一,由于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加之降压药物种类繁多,每个病人如何用药均有所不同。例如一个病人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蒙诺”效果很好,但另一个病人可能因干咳不能耐受而不得不停药。有些病人单用或联合应用利尿剂后降压效果很好,但痛风病人却可能因此而使病情加重。
4.睡前服药
有些高血压病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认为这种治疗效果会好一些,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人在睡眠后,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血药浓度到达峰值,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因此,高血压病人在用药物治疗时,只有严格遵守医嘱或在药师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减少并发症。
温馨提示:用药前请仔细阅读用药说明书,用药若发现疑问,请拨打电话转至门诊药房咨询。
编辑:丁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