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12日19:30,巴黎布尔热会展中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严诤先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发表时评文章,称《巴黎协定》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起点。现全文刊发如下。
12月12日19:30,随着大会主席手中木槌落下,巴黎布尔热会展中心沸腾起来——一些人击掌相庆,一些人相互拥抱,一些人喜极而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ParisAgreement)》!
尽管各方都认为《巴黎协定》并不完美,但这不影响它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意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历史会记住这一天,从我当上秘书长的第一天起,气候变化就是我的第一优先任务……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和延迟之后,我们终于有了一份协定。”可以说,协定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为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巴黎,没有沉沦
不少人还记得同样雄心勃勃的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最后却功亏一篑,与会者和世人唏嘘不已。很多人对于已经连续召开20年的气候,甚至不再抱有希望。但正是那次壮丽的失败,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和缔约方有了深刻反思的机会,成就了巴黎。归纳起来,有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是东道国出力。法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从年9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法国申办此次大会到年11月30日会议正式开幕,三年多的时间里,奥朗德和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全球各地展开穿梭外交,尤其是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法国领导人言必谈“气候变化”。作为一名政坛宿将,法比尤斯拥有骄人的政治资历、出众的外交谈判能力,而且始终抱持必胜的信念开展工作,为巴黎大会的成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其次是工作方法有力。气候变化谈判,归根结底是国际责任的再分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后,关心气候变化的人们痛彻地意识到,“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摊派行不通。巴黎大会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模式,允许各方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确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美两国年率先宣布减排目标后,已有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此外,为了提高效率,便于达成共识,具体谈判事宜由部长级官员承担,协议文本也一压再压,英文文本从今年2月的86页压缩至最终的32页。
第三是主要国家给力。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被世界白癜风软膏能不能治白癜风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