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信息、文字和图片均来自《漫游德国》杂志社组织的回国自助讨论群,截图均经过本人同意。
10月底,随着欧洲地区第二波疫情的扩散,中国驻欧洲大使馆陆续公布了新政:赴华乘客需凭核酸和血清双阴性证明才可登机。身处疫情漩涡的华侨完全理解并支持这项新政,如果自己所在的侨居国能采取这种严厉的防疫措施、那怕只有一部分的话,疫情的发展也不至于如此。都说家是避风挡雨的港湾看着新华社每日公布的最新病例我们要深深地鞠躬道个歉给祖国添麻烦了祖国就是那个系着风筝的线无论风筝飞得多远只要那个线还在风筝就可以在空中摇曳这也是为什么海外游子在今年年初自觉自愿在世界各地奔波尽自己绵薄之力的原因。侨居国的防疫政策和防疫能力文化背景和民众情绪都不是此处的华人所能左右
海外游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独善其身而仅存的独善其身有时也很难很难
一张亚洲脸在三、四月足以让周围的人自觉离你三丈远同样的亚洲脸在九、十月成为空寂街头的打劫对象漫漫回家路其中的心酸只有经历的人才能读懂无论回家之路有多么艰辛只有漂泊过的游子才珍惜这份艰辛所换来的安宁
回国路上避不开的五大关
预约关
国外测试机构的单日测试能力是有限的,普通测试机构周末不工作,只有机场周末有检测,要约到一个符合规定的日期做检测,也是千辛万苦。
语言关
以德国为例,法兰克福机场预约的链接只有德语和英文,对那些其他国家来转机的不会英语的华侨朋友来说,又得四处求人,帮自己网上预约。
支付关
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血清检测需要预约并付款,支付方式为PayPal。对青年人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久居国外的老华侨,却成了一道难题。
风险关
到机场测试本身就带有风险,德国人从疫情高危地区回德国的话,需做核酸检测,由于其他地方做很麻烦,回德国的德国人一般都直接在机场做检测。
德国有一个官方的”新冠示警APP“,如果开着这个APP的路人甲,与开着这个APP的路人乙相遇的话,路人乙一旦确诊,那么路人甲的APP就会翻红。真实个例:一位德国人开着“新冠示警APP”去机场做测试,去机场之前是绿色的,等回来之后,APP显示他已经和20个新冠病毒阳性携带者接触过或近距离擦肩而过,APP翻红,让他马上联系当地卫生局。路程关
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本身就很辛苦,为了防止飞机上的交叉感染,有些乘客自己会采取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穿上防护服、护目镜、多层口罩,尽量不在飞机上吃喝,避免上厕所,有人甚至还穿着成人尿不湿。出发前的各种奔跑、各种担心、旅途的劳累,肯定导致身体免疫力急剧下降,较为容易感染。
这是一位独自带着10个月宝宝回家的宝妈,写的攻略,从她淡定的笔触中,读者看到的是她事先所有的精心准备。
能从法兰克福机场直飞中国的乘客还算幸运,那些需要转机的乘客,更是难上加难。这是一位旅居挪威快40年的老先生在群里贴出来的“手写贴”。
P.S.一手隽秀的字体,让群里的年轻人大开眼界。昨日又一位67岁的老华侨在群里打出了一段感人的文字,也是小编这篇文章的创作动力,用节选部分来结束今天这个比较沉重的话题。结语
各位同胞,我已从挪威回到上海了!48小时,双阴检测,有几次的转机就要做几次双阴……看似不可能越过的坎,我越过了!只是耗去6天光阴。我居住的挪威小镇只做核酸检测,不做IgM,于是上网查,托朋友打探,一家家电话打过去,要么不做IgM,要么时间超出48小时,期间也加入这个群,又是预订机票又是预约检测,全心身投入忙乎了一阵,为的是法兰克福机场提供检测,但最终因为属于第三国转机华人而偃旗息鼓。回国的赤道热心被抛下两极。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了的地方叫故乡。
突然某天朋友发来州府某诊所的联系电话,说IgM之前没做过,但愿意接单。真是喜出望外。于是首先将手头的联票换成两段,先从挪威飞哥本哈根,再从哥本哈根飞上海。
由于我居住的小镇距离州府4.5小时车程,我13号启程入住州府酒店14号检测15号取报告,上传使馆,16号挪威飞哥本哈根,入住机场酒店17号上午检测,凭纸质证明晚上直接登机18号抵达上海。生活远比想象的艰辛,但人也远比想像的坚强。
路,有人结伴无惧风雨。
人,相互关爱更加暖心。
祝所有正在回国漫漫路上的朋友们旅途顺畅!
德国往返中国的直飞航班
截止到11月19日的航班时刻表,航班可能随时有所变化,请以各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