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春节,怎能少了麻糖?麻糖是用糯米、绵白糖、芝麻、花生仁等原料制成的,超级甜,咬起来松脆易断,不过以前过年吃的切片很厚,不好咬断。
小时候对它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甜甜的,恨的是它超级容易脆弱!一碰就散架了!而且掉得到处都是,一吃白粉糊满脸。一根根细细的糖丝,叫龙须酥确实名副其实呢。
记得每次快过年了,就有老爷爷走街串巷卖这个,老爷爷会用锤子和菜刀把糖砍开。这个糖特别硬,要放嘴里含化了才变成一团软黏的糖,很甜。
这个蛋卷也是过年时常吃的点心,与现在的蛋卷相比,童年时的蛋卷更厚更硬,一端常常会有加了红色素的糖。
云片糕对于大家来说想必不会陌生吧,看上去就是白白的一块,却可以揭出好多层来,有的里面有芝麻和杏仁什么的,味道就是淡淡的甜味,有股糯米粉的清香。
酥糖完整的名字应该叫“武穴酥糖”,里面有桂花、香条、芝麻,又甜又酥,还能治咳嗽,虽然是饴糖熬成的,但是一点也不黏牙。
炒米直接吃很香,也可以用热水泡开,加点糖或者盐,堪称湖北版方便面。
芝麻糖杆也是春节时常见的糕点!这种糖杆外边是一层芝麻,很脆,中空外直,很甜,甜到最后又有点苦。
它很像云片糕,但是比云片糕要脆一些,带有芝麻、桂花的香味,入口即化。
麻花是过年时最常吃的点心了,很多家里快到过年时都会自己做麻花,有咸味的,还有甜味的。
做法很简单,就是一张方形的面皮中间划一刀,然后翻几下,然后油炸,所以叫做翻饺子~它吃起来很脆,有咸甜味的,经常和炒米放在一起吃。
这个跟沙琪玛完全不同,琪玛酥硬硬的,外面有一层油亮的糖浆,不油腻。
柿饼长得很难看,又干又瘪,颜色也不讨喜,外边还有一层像霉菌一样的白霜,可是吃起来却很甜,厚厚的果肉有种沙沙的质感,外表丑陋却有美味的内在。
提起猪耳朵,人们都熟悉,但油炸面制猪耳朵你未必晓得。武汉的老人曾喜欢用面粉加上油盐糖醋制作猪耳朵,炸好的猪耳朵因其行似取名,炸好的猪耳朵要放凉了再吃,用红糖是比较传统的做法,也可以加可可调色。
以往的武汉老人,早上起床后习惯到小店去吃碗“油茶散子”。散子制作工序繁多,做好的散子颜色金黄,形状卷曲呈细长形,嚼时松脆,过节时招武汉小孩喜爱。如今很多人用它下火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