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炒米 > 炒米做法 > 向重庆新闻界老前辈牛翁先生致敬书虫时

向重庆新闻界老前辈牛翁先生致敬书虫时

发布时间:2024/7/30 15:02:59   点击数: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8月14日晚,杨钟岫(牛翁)先生去世,享年95岁。牛翁老先生,不仅是新闻界老前辈,而且和重庆新闻界渊源颇深,曾为重庆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年参与创刊《重庆晚报》,任顾问。原重庆晚报总编任美荣曾在“老记者牛翁九旬诗文展”开幕式上致辞:“杨老师十数年如一日,既是晚报办报的掌舵人之一,又是出报的操刀手,他早起晚睡,指挥于新闻前沿,俯案在出版一线,4年个日日夜夜,不间断为晚报新闻专栏《朝闻夕议》主撰时评、杂文千余篇,文风朴实泼辣,文思慎密幽默,说理恰当巧妙,或监督、或提醒、或告诫,神来之笔妙语连珠,至今,重庆新闻界还未有人能超越杨老师的《朝闻夕议》栏目创下的纪录,所以,至今仍是重庆新闻界的一大美谈。”对于为何会用牛翁这一笔名,牛翁先生自己曾解释:“因为我是一个会‘吹牛’的老头啊。”说是“吹牛”,其实是先生知识渊博,被誉为“重庆通”、“重庆的活字典”,大家都喜欢听牛翁讲故事。在年创刊《重庆晚报》后,牛翁先生便开辟了时评专栏《朝闻夕议》,每日一篇时论,署名“牛翁”,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使用了这个笔名。牛翁先生曾说:“我是‘牛棚’里放出来的(指被错划为右派劳教),另外鲁迅先生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认为所有的记者、编辑都应该甘为孺子牛,再加上年的时候我已经63岁了,可以成为‘翁’了,那时还没退休,我便说自己是‘骑牛扬鞭’,所以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做牛翁。”“钟岫先生吾之良师益友矣!”著名作家、资深报人许大立听说牛翁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哀叹不已,“我初入晚报时,对我多有教诲督导,平日里谈笑风生,常伴忠言逆耳,嘻乐中亦有万般柔情。每年春节,都要寄来独具特色的诗书贺年片,每每才情横溢。”“记得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的一本特写、散文小册子《瑞丽的故事》由西南师大出版社辑集出版,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冒昧找到先生,请他为我作序,先生不拿架子,也不推辞,很快写成了《留他年作野史看:非序之言》;先生在序中不但对我的陋作给予充分肯定,还针对其时新闻写作中的诸多问题和弊病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说,对我以后的报刊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至今读来乃韵味悠长,发人深省。”许大立还向同茂君回忆了牛翁先生的不少趣事。牛翁先生不仅精于新闻、敢吐诤言,诗词歌赋也是一把好手,每有感悟,便出口成章,写成绝律诗篇,再加上一手嶙峋隽秀、风格别具的好书法,更让他的才情与智慧得以彰显。牛翁书法作品先生诗词成百上千,据说有求必应,出口成诗,落笔为书,其诗文书法散落于民间者甚多;而先生从不主动索求稿酬,给就坦然受之,不给也就罢了,反正诗从心生,书也一挥而就,对于他皆为快活之事,给不给钱,那都是区区小事了!“牛翁是个率性而值得尊敬的人。”原巴渝文化会馆馆长瞿庭涓说,“今年4月12日,我陪同澳门友人(澳门亚太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会主席张成先生)去他家里拜访他。临走时牛翁像个孩子似地拉着我的手说:怎么不给我带炒米糖呢?’牛翁知道我是江津人,知道江津出米花糖。最后一次见牛翁是给他送心心念着的炒米糖,刚医院。以后再也没有找我要炒米糖的老人了。我到会馆办的第一个展览就是牛翁的个展,真是想念啊。老先生千古!”牛翁与澳门亚太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会主席张成(来源:重庆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gpaisafe.com/jbzd/1333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