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炒米 > 炒米做法 > 那一声炒米糖开水怀余光中先生封

那一声炒米糖开水怀余光中先生封

发布时间:2024/5/24 10:26:17   点击数: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谭楷(成都)年5月底,我应邀赴台出席“百年来中国文学研讨会”。从大陆、美国、法国来的作家和部分台湾作家住在六福客栈,这是很有中国味的古色古香的五星级酒店。头一天,刚住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找余光中夫妇,因为我怀揣着流沙河先生给余光中先生的信和照片。我有急急见到余光中的充分理由。余光中和流沙河的友谊,已是文坛的佳话,必将写入中国文学史。沙河先生介绍台湾诗,写《余光中一百首》时,我几乎是第一读者。每每读到他在红格大稿笺上,用毛笔书写的妙文时,我都觉得是在欣赏一件艺术珍品。流沙河最早介绍“台湾诗”,极大地影响了大陆诗风。与余先生夫妇的谈得非常愉快。他们俩非常怀念在重庆读初中的生活。余先生说,我们在家里常说四川话。他轻声吆喝了一声:“炒米糖开水——”十足的重庆味道,我还没来得及笑,余先生自顾自地笑开了。我从诗《乡愁》、《民歌》、《白玉苦瓜》和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认识了余光中。大概是我的爱好感染了在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就读的小儿子,他为《乡愁》谱了曲,曾在CCTV上演播。临行前,小儿子让我将《乡愁》的录音磁带带到台湾,赠送给他景仰的余光中先生。临别,余光中赠给我的小儿子一本他的诗集《安石榴》,并让他带给流沙河夫妇一张他与范我存的合影。6月1日,“百年来中国文学研讨会”在台北图书馆会堂开幕。白发皤然的余光中致开幕词。余先生引用了杜甫的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他说,近百年中国多病,留下太多悲秋般的记忆。梁启超先生百年前就提倡小说,认为小说关系国家兴衰。他讲得很有道理。今天全球华人作家相会在一起,非常不容易。回忆起余先生的讲话,没有热情洋溢的言辞,却有着一股震撼心灵的悲凉。他是用悲凉,唤起作家的良知。年3月,我在成都《华西都市报》的“乡愁诗会”上与余光中夫妇再次见面。在美国读博士的小儿子打来电话,向余光中先生问好。我向余先生展示他送给小儿子的诗集《安石榴》,一下子唤起了他的记忆。我说,《乡愁》已经传给了我小儿子那一代,这首诗一定会代代相传,成为中国诗歌的传世之作,不朽之作。当夜,《华西都巿报》招待吃火锅,流沙河与余光中边吃边谈。言及少年时代的小吃,余光中说,梦中听到好多回吆喝:“炒米糖开水——”那是抗战期间,物资非常匮乏,少年余光中们有一碗炒米糖开水喝,也是享受啊。后来,在温哥华雪楼,洛夫的家里,几位朋友谈及洛夫那一首《边界望乡》,赞不绝口,都认为余光中的《乡愁》与洛夫的《边界望乡》是“乡愁极品,甚称双璧”。一位诗人俏皮地说:“洛老写这一首诗,余老有一半功劳,因为是余老亲自驾车,把洛老拉到落马洲去望乡。余老拉去一位诗人,拉回一车乡愁,功莫大焉!”众大笑。今天上午,刚刚去看望了流沙河,还在路上就先后收到“雪楼诗艺小集”——大洋彼岸的诗友们发来的“余光中仙逝”的消息。我不得不拨通电话,用最简单的方式告之流沙河。他有些惊异:“是真的吗?”想翻看25年前的老照片,耳边又响起“炒米糖开水——”的吆喝声,不觉潸然泪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gpaisafe.com/jbzd/1318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